《上错花轿》里,李玉湖能顶着 “杜冰雁” 的名头在齐府混那么久,背后少不了小喜这个丫鬟的功劳。要是没这机灵丫头在身边帮衬,恐怕她嫁过去没三天就得露馅。
李玉湖本是将军府的野丫头,骑马射箭样样行,可那些大家闺秀的规矩礼节,她是一窍不通。刚进齐府那会儿,给老太君请安都差点顺拐,还是小喜在后面偷偷拽她袖子,低声提醒 “少奶奶,屈膝时膝盖别碰一块儿”。见了府里的长辈该说啥客套话,吃饭时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,这些杜家小姐该懂的规矩,全靠小喜提前在她耳边念叨,才没让柯世昭那帮人挑出大错。
最惊险的是应付那些突然袭击。有回二夫人故意考 “杜冰雁” 诗书,问她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。李玉湖脑子里除了 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” 啥也没有,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。小喜赶紧端着茶上来解围:“二夫人有所不知,我家小姐前几日受了风寒,嗓子不适,怕是念不出完整句子。不过她常说‘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’,劝咱们爱惜粮食呢。”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,既圆了场,又符合大家闺秀的人设,把二夫人糊弄了过去。
展开剩余63%私下里,小喜更是李玉湖的 “紧急培训师”。晚上俩人关起门,小喜就拿着杜家带来的账本教她认字,手指在纸上划半天:“少奶奶你看,这是‘绸缎’的‘绸’,跟你平时穿的绫罗绸缎一个意思。” 见李玉湖坐不住,又变着法儿编口诀:“请安要低头,走路别晃头,说话轻声柔,吃饭慢嚼喉。” 虽然李玉湖总记混,但有小喜在旁边随时补救,总算没出大岔子。
柯世昭几次三番想找茬,都被小喜挡了回去。有次他故意让丫鬟问 “杜冰雁” 闺中时读的哪本诗集,小喜抢在李玉湖开口前就说:“我家小姐最爱读的是《女诫》,只是出嫁时没带来,回头让扬州家里寄来便是。” 这话既显得符合礼教,又堵住了柯世昭想借诗集挑错的路子。事后李玉湖捏着小喜的手直后怕:“多亏你了,我连《女诫》长啥样都不知道。”
其实小喜心里比谁都清楚,自家小姐早晚得露馅,但她从没抱怨过,只是尽心尽力地帮着遮掩。她知道李玉湖虽然莽撞,心眼却好,对齐天磊也是真心实意。那些日子里,她不光是丫鬟,更像李玉湖的战友,俩人一个装傻充愣,一个见招拆招,才在虎狼环伺的齐府里站稳脚跟。
要是没小喜这根 “定海神针”,李玉湖那点小聪明根本撑不了多久。说不定刚过新婚夜,就会因为把 “福如东海” 说成 “寿比南山” 被老太君盘问,更别提应付柯世昭的步步紧逼了。说到底,这错嫁的缘分能成,小喜这个幕后功臣,功不可没。
发布于:山西省十大杠杆炒股,新手配资,楠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