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湖北一位母亲焦急求助,其就读高中的儿子与两名同学,在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后,与家人失联已逾 20 天。据家长反映,三名少年此前在网上结识了一名所谓的 “大哥”,对方以 “前往云南运送犀牛角,三天即可返家” 为诱饵,编织了一个看似轻松、来钱快的 “任务”。孩子们信以为真,瞒着家长踏上旅程。抵达昆明后便失去联系。更令家长心惊的是,其后他们更新的朋友圈定位竟显示在缅北地区。自此,彻底人间蒸发。而这并非个例,河南一名大四学生李某昊在商丘寻找暑期工时失踪,陕西汉中一名 19 岁高考生亦在 “找暑假工” 后失联。
缅北,这个充斥着电信诈骗、非法拘禁、暴力威胁的三不管地带,已然成为了罪恶的温床。在那片土地上,无数怀揣着 “淘金梦” 的人被现实击得粉碎,等待他们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。青少年涉世未深,对世界充满好奇,同时又渴望证明自己,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,用 “高薪”“轻松任务”“短期工作” 等诱饵,轻易地将他们引入了陷阱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,青少年很难辨别对方的真实意图,几句甜言蜜语、一些虚假承诺,就足以让他们放下防备,踏上那充满危险的旅程。
目前正值暑期,青少年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,网络交友变得更加频繁。但虚拟身份真假难辨,犯罪分子打造的 “我懂你”“信任你”“有缘人” 等人设,对学业压力大、寻求认同的青少年而言,极具迷惑性。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情感寄托,却没想到自己早已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 “猎物”。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时刻监督下,他们在网络交友中更容易迷失自我,做出一些危险的决定。
为防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,警示教育必须加强。广大家长应提高对子女心理状况的关注,及时与孩子交流,给予他们关心和引导。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社会的复杂性,传授一些基本的防骗知识,让孩子在面对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。学校、警方、社区、平台等各方也需共同努力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、举办讲座等形式,向学生普及跨境犯罪的危害和防骗技巧;警方要加大打击力度,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,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;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深入小区,向居民宣传防骗知识,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,进行重点教育;网络平台则要加强监管,对涉及诱导青少年从事非法活动的账号及时封禁,净化网络环境。
“只要孩子能回来,让我付出什么都可以!” 失联高中生母亲的悲恸呼喊,令人揪心。希望各方能够切实行动起来,加强警示教育,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。#3名高中生打工失联疑被骗至缅北#
十大杠杆炒股,新手配资,楠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