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世纪花剌子模希瓦汗国王宫(修复建筑)
花剌子模信使的故事,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。今天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,源于我在骑行途中,于昭通东服务区吃饭时,突然收到了一个不算特别熟悉但又认识的朋友的微信。他最近考虑投资一个产品,寻求我的意见。我告诉他,我对这个产品以及市场并不了解,所以无法给出建议。他接着问我,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如何,是否适合投资。我想了想,回答道:“我不懂经济,但从我和身边朋友收入急剧下降的现状来看,投资需谨慎,甚至可能不太适合。”没想到,他竟然回答说:“你收入下降难道自己不清楚原因吗?你那些朋友也差不多,逆历史潮流而行,不得人心,怎么可能有高收入?”我被他这番话震惊了,竟不知如何应对。他接着补充道:“我看你平时关心国家大事,认为你一定对未来发展形势有所了解,所以才来请教你……”这时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他并不是在寻求意见,而是希望听到我对他的投资决策的肯定和鼓励,因为他内心早已做出了决定。于是,我直言:“你不是来寻求意见的,你只是想得到支持。经济学我确实不懂,但从我观察到的社会动态、新闻报道以及身边朋友的现状来看,我的结论是,投资需谨慎。”
至于投资的结果是赚是赔,我也无法预料。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,确实有人能逆势而上获得成功,但那往往是极为幸运的人,或者是具备非凡商业才能的人。至于这位朋友,过去的商业经历并不突出,所以我才给出了如此谨慎的建议。没想到他听了之后竟然如此不高兴。
展开剩余75%人们通常喜欢听到赞扬和鼓励,而不喜欢听到批评或反对的声音,这本无可厚非。但这种心理如果发生在普通人身上,尚可理解;若发生在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身上,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
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境内,曾经有过一个强盛的帝国——花剌子模,国土广袤,面积达到350万平方公里,拥有强大的40万大军,国力雄厚,经济繁荣。伟大的国王阿拉乌丁·摩诃末有一个独特的习惯:凡是带来好消息的信使,他都会给予重赏;而如果传递的是坏消息,他就会将信使投入铁笼,喂给老虎。
关于花剌子模的地理位置、国土规模及蒙古西征如何最终摧毁花剌子模的历史都有详尽的记载,然而阿拉乌丁·摩诃末将信使喂老虎的故事,却始终未见史书明确记载。不过,王小波在《黄金时代》里提到过这一情节,虽然他把它称为“野史”,意在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当真。然而,正是这一段并不被严肃对待的野史,却被许多人铭记,而相反,蒙古西征导致花剌子模灭国的正史,反而鲜有人知。我想,或许是因为这段“野史”实在过于生动、直白,以至于人们反而更容易记住。
阿拉乌丁·摩诃末显然并非昏庸之人。他的帝国不仅疆域辽阔,还坐拥中亚的贸易要道,享受着巨大的经济利益,使得成吉思汗不得不对其心生忌惮。当时,蒙古帝国对金国的战争陷入僵局,围攻金国的首都中都(今北京)长达三年未能成功,这让成吉思汗一度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,未敢轻易对花剌子模发起进攻。然而,花剌子模却在国内一些权贵的怂恿下,认为蒙古并不值得惧怕,认为他们理应轻松击败蒙古,甚至计划一举征服“桃花石”(指当时的中国),顺便将南宋一并吞并。
花剌子模的摩珂末二世在国内权贵的支持下,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犯下致命的错误。他为未能在蒙古入侵中国之前先占领中国而感到懊悔,这种狂妄无知完全是被身边的权贵们蒙蔽了双眼。虽然花剌子模一再向蒙古发起挑衅,但成吉思汗始终保持克制,屡次通过外交使者表明蒙古的立场:“我们国家日升之地,贵国在日落之地,双方可通过贸易共荣,愿长久友好。”
然而,花剌子模的挑衅终于到了极限——他们袭击了成吉思汗的商队,约500人的商队仅一人幸存,所有财物被劫掠一空。幸存者归国后,向成吉思汗讲述了此事,成吉思汗大为震怒,甚至“惊怒而泣,登山巅免冠解带置于项后,跪地求天助其复仇”。这一事件直接促成了成吉思汗亲自发起西征,标志着蒙古西征的序幕。
即使如此,成吉思汗仍未立即发动全面战争,而是派遣了中亚的巴合剌为正使,携两名蒙古副使前往花剌子模,要求交出杀害商队成员的凶手。然而,花剌子模不仅将正使杀害,还将两名副使的胡须剃去。胡须是蒙古男人的象征,剃去胡须无异于公开羞辱成吉思汗,令成吉思汗怒不可遏。
此时,花剌子模的权贵们再次向摩珂末进言:“蒙古的马不过如鸡犬,蒙古骑兵只能捕捉兔子、羊群,怎么能与我国勇士相比?”他们显然无法想象,成吉思汗会因这种侮辱而作出怎样的回应。
1219年,蒙古帝国发起西征,首当其冲的便是花剌子模。面对花剌子模40万大军,蒙古的20万骑兵虽然屡屡获胜,但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依旧在1220年被攻破。除少数地方幸免,几乎所有地区的男女老幼都遭到屠杀,尸体遍布街头。
1221年,摩珂末病死于逃亡途中,花剌子模最终灭亡。1231年冬,摩珂末的小儿子札兰丁被一名库尔德人杀害,花剌子模政权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花剌子模的灭亡,提醒我们:诚实的信使极为重要。如果坏消息无法被接受而遭到惩罚,所有的信使最终都会变得虚伪和不诚实。而那些充当“夹头”的权贵,将会成为国家的真正敌人。当这种人掌权,必然带来国运衰败,民众灾难。
主要参考资料:
- 中华书局《多桑蒙古史》·瑞典·多桑
- 内蒙古出版社《蒙古诸部与俄罗斯》·俄罗斯·奇米特道尔吉耶夫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杠杆炒股,新手配资,楠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